傢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 成都2020年實現全覆蓋
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第一次全體會議,日前審議通過瞭全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(2017-2020年)。會議指出,2016年,全市人均期望壽命已達79.33歲。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2010年的32.93%下降到瞭2015年的24.24%。
建立科學合理的
分級診療制度
形成小病在基層醫療機構、大病進醫院、康復回基層醫療機構的分級就醫格局
100%中醫館
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、鄉鎮衛生院“中醫館”建設力度。
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基層“中醫館”提檔升級工作,100%的社區衛生服務站、75%的村衛生室配備針灸、火罐、刮痧板等中醫診療設備,提供中醫藥服務
50%傢庭醫生
傢庭醫生簽約覆蓋率
到2017年將達50%以上
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
公立醫院
藥占比30%
力爭到2017年,公立醫院藥占比(不含中藥飲片)總體降到30%左右,百元醫療收入(不含藥品收入)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
按病種收費
≥100
2017年底前,實行按病種收費的病種不少於100個,開展中醫單病種付費試點工作
全科醫生
到2020年,全市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-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
社區衛生服務站 將配備針灸火罐刮痧板
規劃提出,2017-2020年,成都將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。將通過提高基層服務能力、醫保支付、價格調控、便民惠民等措施,鼓勵城鄉居民與基層傢庭醫生、鄉村醫生、個體醫生及相關醫生團隊簽約。探索試行對簽約服務實行按人頭付費,簽約服務費用由醫保基金、簽約居民付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等渠道解決。
2015年傢庭醫生簽約覆蓋率35%;到2017年將達50%以上,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0%以上。到2020年,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,實現傢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。在空港新城、淮州新城、簡州新城、簡陽新城等新城區組團佈局一批醫療衛生機構,合理控制公立綜合性醫院數量和規模,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。
形成小病在基層醫療機構、大病進醫院、康復回基層醫療機構的分級就醫格局。引導三級公立醫院收治疑難復雜和危急重癥患者,逐步下轉常見病、多發病和疾病穩定期、恢復期患者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舉辦康復、護理和慢性病醫療機構。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、鄉鎮衛生院“中醫館”建設力度,發揮“示范中醫館”的示范、帶動作用,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基層“中醫館”提檔升級工作,100%的社區衛生服務站、75%的村衛生室配備針灸、火罐、刮痧板等中醫診療設備,提供中醫藥服務。
按病種收費
年底前二手餐飲設備估價不少於100個病種
規劃明確,成都市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。將進一步明確院長負責制,健全院長選拔任用制度、績效考核制度和述責述廉制度,推進院長職業化、專業化。公立醫院主管部門對院長年度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,確定院長薪酬水平,院長薪酬與醫院工作人員績效工資水平保持合理比例關系。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,逐步提高和動態調整人員經費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。
未來成都將大力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,到2017年,全市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8%以下;到2020年,全市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平。深化公立醫院取消藥品(不含中藥飲片)加成改革。力爭到2017年,公立醫院藥占比(不含中藥飲片)總體降到30%左右,百元醫療收入(不含藥品收入)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。
規劃提出,到2020年,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,普遍實施適應不二手設備收購同疾病、不同服務特點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。2017年底前,實行按病種收費的病種不少於100個,開展中醫單病種付費試點工作。城鄉居民醫保財政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60元,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,擴大用藥保障范圍,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達到75%左右。
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台中收購餐飲設備醫療救助工作,健全無負擔能力患者急救醫療費用保障機制,穩步擴大救助對象。將低收入傢庭的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重度殘疾人、重病患者等低收入救助對象,以及因病致貧傢庭重病患者納入救助范圍。
[1][2]下一頁 尾頁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